一、辅助调理的疾病及情绪
疾病: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等
情绪:正向能量主思考;负面情绪主抱怨、委屈。五行当中,脾主土,属于大地坤土之性,能承载一切的好与坏。若脾的功能正常,可以接纳一切寒热温良、酸苦甘辛。若脾的经络淤堵,就会对它的无私接纳产生抱怨、委屈。
脾经循行通过咽喉,因此疏通脾经可防治咽喉肿痛;脾经接心经,因此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心也是失眠、心慌的一种原因。
二、最佳梳理时间
上午9~11点
三、梳理方法
分别疏理小腿部分、足内侧部分5分钟/侧。
穴位图示如下:
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
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
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

具体梳理手法及感受:
1.以小腿内侧一段为主,微弯腰,沿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或翘起二郎腿用对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由上至下一直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不要敲到骨头上。多数人疏理3~5遍后"地机穴"有痛感。一些女性朋友在"三阴交穴"有酸痛感。
2.脾属土,只要脾功能有一点变化,地机穴会最先有反应,气血旺的人会胀痛明显,气血虚的人则酸痛。
3.三阴交是脾、肾、肝三条阴经交会处,妇科问题,此穴感觉明显。
4.太白穴或公孙穴也提供脾虚信号,用拇指按揉哪个更痛就疏通哪个。据说"太白穴"能双向调血糖,"公孙穴"双向调肠道(便秘或腹泻)。
四、脾经循行线路
1.从大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核骨;
2.上向内踝前边;
3.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
4.上膝股内侧前缘;
5.进入腹部;
6.属于脾、络于胃;
7.通过膈肌,夹食管旁;
8.连舌根,散布舌下;
9.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五、脾经养生
脾对人体直接的作用是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能。脾的功能体现在一个"化"字上,正常时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才健全,才能化生为精、气、血、津液等,才使机体组织得到充分营养,且代谢垃圾能顺利排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顾我复我网。
评论
看的出来挺用心的
我喜欢热心人!
必须强烈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