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会问类风湿检查哪些项目,等到做了检查了,又会问报告单上的指标都是什么意思。类风湿的检查报告单上往往是一大堆的字母和数字,的确让人抓瞎。这里,我就大致罗列一下主要的检查项目,给顾我复我的病友们做一个参考。
1、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因为这种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阳性则有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 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 法(westergren):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潘氏法:成 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3、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0~200 IU/ml,儿童< 250U。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正常人一般在500单位以下,若高于5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确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所以,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
4、C反应蛋白(crp)
丙种反应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白(crp)。 正常参考值≤10mg/l ,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50mg/l,其阳性率为80%~90%。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的快。
5、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抗双链DNA抗体是针对其中双链DNA的一种自身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抗单链DNA抗体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6、抗组蛋白抗体(AHA)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7、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阳性率为50-90%。
8、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9、 抗着丝点抗体(aca)
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 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1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以上是诊断类风湿的一些主要指标,也是病友可能会在化验单上经常看见的指标,当然,类风湿诊断检查还不止这些手段,也有一些病友病情明显,不需要做这么多检查就已经能够确诊。
看懂以上这些指标,大致可以确认被检查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疾病目前的活跃程度,对于病友的治疗也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评论
谢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