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入青春期时,会经历既紧张又好奇的月经初潮,这也是女性成长的标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没有几个女性会喜欢每个月都有的“例假”,尤其是痛经的女性,“姨妈痛”简直就是噩梦。
正常的月经是周期性的,两次月经间隔时间通常是28天,在21到35天之间都属于正常,出血会持续2至7天,出血量5到100毫升。当月经出现不规律性,比如两次经期的间隔超过7天,或是间隔太短,以及不来或来了不总不完,这些情况都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偶然的异常,短期观察即可,如果不能自然恢复,在6个月内至少有3次月经异常,包括出血量、经期、周期的异常,或者月经出现出血量过大,都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
困扰很多女性的痛经,指的是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和坠胀,有时伴发腰酸、腹泻、恶心、头疼、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指没有生殖器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常在初潮后一到两年内发病,妇科检查时通常没有异常。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子宫内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这种物质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并缺血,从而导致疼痛。前列腺素还可以经过血液分布到胃肠道、泌尿道、血管壁,从而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等其他伴发症状。还有部分原发性痛经是因为经血不能顺畅地流出体外而出现疼痛,也就是中医讲的痛则不痛。而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等则会影响痛经的严重程度。
继发性痛经主要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常出现在初潮后多年,疼痛程度通常呈进行性加重,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等。就诊时医生会通过病史以及妇科盆腔B超、血液CA125检查、妇科查体来鉴别。
痛经可以吃止痛药缓解,常见的止疼药包括散利痛、芬必得、布洛芬等,其原理是有效抑制引起痛经的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疼痛。但是止痛药不能随便乱吃,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掩盖病情,比如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同时有胃部疾病的女性朋友慎用止痛药。
很多人不愿意吃止痛药,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缓解痛经。中医认为,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癖、气血不足,温则通,通则不痛。所以热敷、贴暖宝宝确实能起到扩张血管、加快血流从而减轻疼痛的作用,很多人反馈这招效果显著。而生姜和红糖,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热的姜汤喝红糖水喝了还能驱寒。虽然西医对这些并没有肯定态度,但在缓解痛经这个问题上,完全是因人而异,各显神通,只要不伤害不拖延器质性疾病,只要能把自己搞舒坦了,就是有效的。
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就是生育过孩子后痛经会缓解,理论上讲,生育可以消除子宫中某些前列腺素受体点,还能改善异常的子宫位置,使得经血流出的通道变的通畅,因此确有部分女性生完孩子后痛经得到缓解,但也不是百分百有效,而且对于继发性痛经,生孩子大多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痛经不算什么大毛病,要警惕的是假性痛经。有时候女性经期的腹痛,并不是痛经,而是其他妇科类疾病的征兆,一定不要忽视,经期异常、出血量异常都建议及时就医,并且千万不要对医生隐瞒一些相关情况,以免贻害自身!
评论
新人打招呼,多多关照。
疾病是一面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