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民生难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困扰着老百姓,而收入不均、医闹等问题又让医护人员痛心,医改是一个提了又提却又一直悬而未决的话题。
2017年,医改迎来了重要的转折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今年初就已经明确表态“要全面深化医改"。那么,今年的医改到底有哪些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与读者一起进行深入探讨。
2017年医改中最惹人瞩目的应该就是药改,即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为什么这一点会首当其冲成为医改的重点?又为什么会引起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疗系统尤其是公立医院,一直以来“以药养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高昂的药价既让病患叫苦不迭,也为药品采购方权利的寻租培植了土壤。同时,”以药养医”的形成又不得不说是我国的医疗体系结构催生的,公立医院设立之初就被定义为公益性质,然而长期以来政府财政拨款占医院运营费用的比例很低,那么医院的运营经费就只有通过医院收入来弥补,药品加成就是医院获得收入的重要手段。由于政策模糊、缺乏监管等原因,”以药养医”由一个带病的小婴儿长成了一个畸形的庞然大物,甚至连医院也早已忘记”以药养医”的初衷,任它发展成为了敛财的超级工具。按照公布的医改任务要求,2017年9月底前我国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这正是新医改想要破除“以药养医”的关键一步。
药改的意义,对于患者来说,在于药品费用有可能会下降,对于医院来说,则是如何弥补药品加成的经济损失,而对于医护人员,难免会担心影响个人收入,我们就此简析一下对于各方的影响。
首先,有人提出,药品降价后,医院会通过检查、化验等其他渠道提高收费,对此根据卫生计生委消息,取消药品加成后,我国将切实加强公立医院监管和医疗费用控制,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制度,防止药品加成取消后,又出现以耗材、检查、化验牟利的情况,使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涨幅控制在10%以下。这条消息明确指出,新医改的重点之一在于控费,目前全民参保的愿景之下,社保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总体费用的支出是相当可观的,而收支平衡则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实现的事情,即便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医保控费也都始终是首要话题。所以,不论药品费用还是检查费用,都属于医保费用,相信以控费作为目的之一的新医改,不会想改出一个此消彼涨的跷跷板。需要注意的是,药价的控制之下,是否会出现药品质量下降,价格下降、利润不变,从而带来以次充好的问题,如果药企和医院达成了某种行业默契,那么今后患者使用的药品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这种可能性有待观察。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利好是公立医院的医疗价格会下降至少不会大幅上升,但是利空在于患者获得的医疗质量有可能会下降。
对于医院来说,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取消药品加成后造成的收入减少该如何弥补,如果这部分损失完全由医院承担,那么能够想到的手段的确是免不了提高检查、化验、手术等项目的费用,甚至提高频度,这意味着患者将接受更多的检查,包括很多不那么必要的。医院也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增值健康业务,包括高端的医疗服务,或者养生保健方面的业务,但是看看大型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医院是否还有余力去做这些事,同时这些业务是否符合公立医院的立院宗旨也是一个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要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有利于患者的利益,政府适度提高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利益相关方,就是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的利益在新医改之后会有着什么样的变化。药品加成的取消,也许会有利于减少部分医生过度开药的情况,但是医院整体收入的变化,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当下的医疗难题,对于患者难,医护工作者也一样难,在大型医院每天都要接待超负荷的患者数量,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同时还承受着可能面临医疗纠纷的巨大压力。对于少部分专家级的医生,这个问题不构成什么影响,那些之前热衷于领药企或者患者红包的医疗败类也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但对于大多数兢兢业业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的收入应该得到保证。医改目前公开的信息是将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希望这项工作能尽快开展,相信广大患者也希望医护工作者们能够获得对得起他们付出的收入。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的医改也的确是改了又改,足见这是一个难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需求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医改必须改,政府积极改进,民众也多一点理解和配合,相信并祝愿医改能够取得良好成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顾我复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