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狂犬病”之外,狂犬病恐慌似乎也成了一种病!
与狂犬病有关的新闻屡屡曝光,一种对于狂犬病包括猫猫狗狗的恐慌悄然蔓延,前两日就看到本地某女子因为带大型犬出门没有拴狗链,先是狗被带孩子的父母踢,后来发展至该女子也被打的鼻青脸肿,这似乎已经不仅关乎猫狗,而完全发展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时候,社会成员们有必要去了解关于狂犬病的真相了!
狂犬病,英文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少数地区也见于例如蝙蝠等其他动物,人多因被带病动物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包括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又名恐水症。我国民众近年对于狂犬病的关注,主要源于2006年疾病开始反弹并达到高峰,据说发病率仅次于印度。印度的情况一向特别严重,每年报告约1.8万至2万起狂犬病病例,其中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狂犬病死亡总人数的36%,印度的野狗很多且行动自如,又普遍缺乏对预防措施的认识,狗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不足导致犬群失控,而且在初级卫生保健设施中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供应也是时有时无。而我国每年用于狂犬病防疫的费用超过100亿元,基本达到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对狂犬病的防疫免疫思路存在问题,导致我们付出高代价却获得低效果。
争论的焦点,关于盲目接种狂犬病疫苗,从方式方法上讲,则是是否认同WHO给出的“10天观察法”。目前,被狗或猫咬后、有时甚至只是舔到某些部位,就必须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病疫苗,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我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而感染病例只有几万人,这其中99%以上的人是不需要接种疫苗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接触后预防,也就是被咬伤者在接触狂犬病后立即进行治疗,其步骤包括:发生接触后,尽快彻底清创并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利用符合世卫组织标准的有效力和有效果的狂犬病疫苗接种一个疗程;如有指征,可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这个过程中,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彻底清洗伤口,急救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而争议颇多的“10天观察法”,则是告知兽医部门,查明咬人的动物,并将此动物(健康的狗或猫)进行隔离观察,在10天观察期或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必须继续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动物经证明未患狂犬病,可以停止治疗,如果不能捕获和检测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则应完成整个预防程序。
所以,简单的讲,就是被猫猫狗狗咬了以后,先进行伤口的处理消毒,之后最好是能对咬人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如果它在咬伤人后10天内还没有死去,就证明它事发时唾液中是不含有狂犬病毒的,因为据世卫组织的研究证明,只有在狗或猫死亡前几天才是狂犬病传染期,被咬才有危险,而观察期间如果猫或狗死去,则被咬者可以补打狂犬病疫苗,也就是说不是非要在被咬24小时之内。有几点补充在于,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可在“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先打一针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不打后面的两针或三针疫苗,另外如果不是猫狗而是被其他动物咬了,一般就不考虑10天观察期而立即打疫苗。以美国为例,每年被猫猫狗狗咬的人也有一百多万,打疫苗的则只有一万到三万多人。
大众之所以对于狂犬病如此恐慌,恐怕是与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狂犬病毒有关,对这种死亡率达100%的传染病的夸大宣传,让民众变得特别敏感,有些媒体甚至不负责任地宣称健康猫狗也携带狂犬病病毒,导致很多地方出现盲目的打狗打猫行为,关于这种行为是否太过残忍是否对于社会有深远负面影响不在此讨论,关键在于这并不是根除狂犬病的正确方法。
所以,狂犬病的确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不需要引起恐慌。猫猫狗狗一向被称为人类的朋友,朋友一生病,就喊打喊杀恨不得消灭干净,未免太过无情,而猫狗生病人拼命打针也堪称怪象,要想抑制乃至消除狂犬病,只有大范围地为狗接入疫苗才能够切断狂犬病传播途径,才能有效控制狂犬病,只有各国都行动起来加强正确的狂犬病应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2030年全球狂犬病人类零死亡目标。
评论
祝福
个人不是很认同。
感谢
祝福你!